做青程度是決定鐵觀音特色品質的核心|鐵觀音工藝
做青 是由搖青與攤青相間交替進行,是鐵觀音制作中最復雜、最精湛的工序,是形成特色品質的關鍵。
做青 過程實質上是半發(fā)酵的酶促氧化、水解、合成等生化的綜合過程,表現(xiàn)在芳香物質的變化、蛋白質的水解、色素的變化等。
搖青是“動”,控制物理變化向化學變化促進的過程,通過搖動擦破葉緣細胞,使葉背氣孔縮小或關閉,改變水分散發(fā)的速度和方向,迫使葉細胞中的水分發(fā)生擴散,細胞間隙“充水”,促使青葉硬挺,青草水分滲透散發(fā)“拔水”,并進行一系列化學變化,使青葉呈柔軟狀態(tài),“消青”,發(fā)酵紅變,香氣形成和顯露,葉色轉黃綠色。
在做青 過程中,隨著“搖”與“涼”的進展,鮮葉氣味不斷發(fā)生變化,其葉像變化規(guī)律是青氣由淡漸濃,繼而青氣逐漸減退,隨之是清香逐漸變濃至花果香顯露。做青 適度特征:梗蒂飽,水青綠,葉脈明亮,葉肉黃綠,葉緣呈朱紅色或帶紅點,葉面凸起,葉緣稍向背翻卷,葉質柔軟,青草氣退,顯現(xiàn)花果香。
鐵觀音品質形成與做青 時的氣候條件尤其是室內溫、濕度高低密切相關。如北風天,氣溫低、天氣涼爽、濕度適中,制出的茶葉品質好。
南風天,氣溫較高、天氣悶熱,制出的茶葉品質相對較差。冬風天,氣溫低、濕度大,制出的茶葉品質最差。就技術而言,搖青、攤青的次數(shù)和時間是依據(jù)氣候環(huán)境、品種、水分含量、季節(jié)等不同情況而靈活掌握,一般每批茶青搖青4次,第一、二次宜輕搖,重搖會過早散發(fā)大量水分,使反應物質轉化不充分,品質下降。
第三、四次根據(jù)天氣轉變情況掌握適當重搖,轉數(shù)逐次增加,攤葉厚度由薄漸厚,攤晾時間逐次延長,使水分散發(fā)和芳香物質二者轉化協(xié)調,從而,形成較為理想的色、香、味品質。
在低溫條件下,應用輕搖薄攤長時間晾青,適度“拔水”的輕發(fā)酵,葉片破傷率減水,水分散發(fā)均勻,茶青進行較緩慢的生理生化作用,并保留更多的芳香物質,因而形成鮮香甘銳的香氣滋味和湯色呈淺金黃或綠黃的品質特征。
掌握各個歷程的搖青、攤青適度必須認真掌握每一次的量變和質變的葉態(tài)的各種變化,程度不足或過度都不可取。做青 不足,給品質的香氣、滋味留下臭青氣或味澀,色澤暗綠色并呈硬肉狀,做青 偏足,香氣淡飄或呈地瓜葉味,湯色偏紅,顯不出鐵觀音的特色品質。
秋、冬茶鮮葉葉質相對較薄,含水量較少,采用輕曬重搖的輕發(fā)酵,保持水分和茶青的鮮靈性,形成了翠綠芳香的“秋色、秋香、秋味”的品質風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