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洱茶磚的近代史|茶磚文化
磚茶,是我國西藏、新疆、內蒙、青海、甘肅、寧夏及周邊地區(qū)等各民族每日不可缺的生活必需品,普洱茶更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日常飲品。今天我們就為您介紹一下從清末民初至今一百年來的茶磚文化。
普洱茶未經蒸壓前就是散茶,因為儲存及運送方便,所以有緊壓茶之稱,更分為餅、磚、沱等不同樣式的茶款,普洱茶之所以越陳越香,是因為茶體與空氣接觸而產生后氧化工序,進而刺激性退化,甘醇度提升,加上因時間的累積價值以及飲用者眾多使其加速流失的因素,進而成為物以稀為貴的絕品。
清末民初的西雙版納乃“瘴癘之區(qū)”瘟疫流行,夏秋時節(jié),外人均不敢涉足,當時所生產的茶品往往要到春冬之際,方可運出叫賣,因此在未運出囤積之時,陳堆陳倉的存放著,難免受濕氣及溫度的溫熱作用,而產生氧化發(fā)熱,加上茶馬古道的運送,在馬背上長途遷徙,最終也形成了“后發(fā)酵工序”,由于長期間“后發(fā)酵”也使普洱茶具備了刺激性降低、滋味醇厚、回味甘甜、香陳味美、愈陳愈香也愈來愈珍貴的特殊品質。
目前在市面上較具知名度的為以下幾款:1、60-70年代之勐海生產之文化革命委員磚;2、60-70年代棗香厚磚,7581磚、七三厚磚、七三磚。九○年代就不用多加贅述,至少比70年代多出數(shù)百個品種。下面簡單為您介紹三款有代表性的茶磚:
一、棗香厚磚:
此款茶軟水順喉、不苦不澀、而且棗香味濃郁,是男女老少都喜愛之磚品,是半生熟的茶磚中唯一最具代表的茶品,但市場所剩無幾,這片磚茶目前市場存量可能由一九九七年的上萬片到二○○四年可能僅存不到一千片了。
二、七三厚磚
此批茶磚是市場主流,因其生產年代久遠加上包裝也有數(shù)十種,有蠟面紙、有土黃色紙質、有白色紙質、也有黃色紙質,更有一些存?zhèn)}干凈但無賣相的乾倉品,而此茶因存放倉儲影響,有表現(xiàn)出參香味、棗香味、沉香味等一系列,此茶的厚度不同約在三~五公分,主要是當時壓模的重量及后發(fā)酵的空間松緊所產生的收縮變化,松的水甜不耐沖,緊的氣重耐沖泡,厚的棗香味濃郁、薄的蔘香味醇重,各有特色。建議先輕聞茶磚外包,解開后的香味,可以持續(xù)一小時左右的才有進一步試飲的條件,此磚因為是渥堆工序的代表作,水甜、不苦、陳香味重,是喜愛半生熟或熟茶口感之茶友的好選擇。
三、文革磚茶
文化大革命始于一九六七年~一九七七年結束,歷時十年,然在此時期左右約十五年大都稱其為文革磚,包裝上約有近百種之多,有前期、正期、后期,同期之中更有蔘香、棗香、荷香、沉香等區(qū)別,而目前市場上最熱門應是屬文革中后期之七五八一磚,在口感及品質上贏得了它的陳、香、氣、味的可能不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