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烏龍茶初制工藝|烏龍茶制作工藝
臺灣烏龍茶花色品種有凍頂烏龍茶、文山包種、木柵鐵觀音等,品種多樣,深受歡迎,F(xiàn)以凍頂茶為例介紹臺灣烏龍茶。
臺灣省南投縣位于北緯23°26′~24°17′,東經(jīng)120°36′~121°20′。山多平原少,有“山岳縣”之稱。中央山脈、玉山山脈、阿里山脈貫穿此縣,山林茂密,郁郁蒼蒼,植茶得天獨厚。凍頂茶產(chǎn)于南投縣西南方的鹿谷鄉(xiāng),屬半球形的包種茶。
(一)凍頂烏龍茶鮮葉采摘特點
1.采摘時間 自3月中旬至11月中旬,一年采四季。春茶3月中旬至5月上旬,夏茶5月下旬至8月中旬,秋茶8月中旬至10月下旬,冬茶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。
上午10時前采的茶青為早青,上午10時以后至下午3時以前采的茶青為午青,下午3時以后采的茶青為晚青。3種茶青分別放置、加工。
2.采摘要求 茶青的成熟度選擇以開面后1~2天、嫩梢下2~3葉葉片尚未硬化時為理想。茶青進廠后須薄攤散熱,以免發(fā)熱紅變,特別是初秋高溫季節(jié)。
。ǘ﹥鲰敒觚茶初制工藝特點
凍頂烏龍茶屬中發(fā)酵(。做青程度約40%)、輕焙火型。采制工藝十分講究,鮮葉為青心烏龍等良種芽葉,經(jīng)日光萎凋(曬青)、晾青、室內(nèi)萎凋(靜置與攪拌)、炒青、揉捻、初烘、多次反復團揉(包揉)、復烘、焙火等工序制成。
1.日光萎凋
將鮮葉薄攤于笳藶上或麻布埕上,每平方米0.4~0.6千克。置于弱光下,溫度以30℃~35℃為佳,不超過40℃,以免發(fā)生曬傷紅變死青現(xiàn)象。
萎凋以手觸摸茶青有如摸天鵝絨的柔軟之感、并散發(fā)一種清香、第二葉失去光澤為適度。
2.室內(nèi)萎凋
室內(nèi)萎凋即靜置與攪拌,是品質(zhì)形成的關(guān)鍵工序。將茶青移入青間,溫度23℃~25℃,靜置1~2小時,令茶青水分繼續(xù)散發(fā),葉態(tài)有萎縮。散發(fā)清香時開始第一次攪拌,時間要短,動作要輕,以免積水。攪拌次數(shù)全程以3~5次為宜,并要逐漸增加攪拌時間和加長靜置時間,最后一次攪拌后靜置到青味消失、清香氣漸強為此工序完成。
3.炒青
炒青溫度140℃~160℃,時間5~7分鐘,至無青氣味,葉片柔軟、清香顯露即為適度。減重率35%~40%。
使用圓筒式炒青機炒青時,當溫度計顯示260℃~280℃時即可投葉炒青,每筒投葉量10~15千克。時間4~6分鐘。該機設有排濕通氣裝置,一般投葉后約2分鐘,見筒內(nèi)蒸汽擴散時可鼓風1~1.5分鐘,做到透、悶結(jié)合,適時排氣,避免水悶味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