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談紫砂壺的文化內(nèi)涵|紫砂文化
摘 要:說到文人,人們便自然地與琴棋書畫聯(lián)系在一起,的確,文人與琴棋書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(lián)系。其實,宜興紫砂壺與文人同樣淵源深遠,可以這樣說,文人在宜興紫砂壺的發(fā)展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關鍵詞:紫砂壺;紫砂文化 ;紫砂文人
中圖分類號:J527 文獻標識碼:A 文章編號:1005-5312(2012)33-0058-01
宜興,地處長江中下游的太湖之濱,依山傍水,物產(chǎn)豐富,成為中國的陶都,絕非偶然,這和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分不開的,早在65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,這里的先民們就開始懂得制陶。宜興的陶瓷產(chǎn)品極為豐富,五朵金花享譽中外,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紫砂陶。它不但外形美觀,款式多種多樣,而且經(jīng)久耐用,泡出來的茶別有風味,并能長時間保持茶的香味和溫度。因而歷來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。遠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傳說范蠡功成名就后便和西施泛舟太湖,來到宜興隱居,范蠡跟當?shù)厝藢W做陶器,因此我們宜興人便尊稱范蠡為陶朱公,文人自此便與宜興紫砂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宜興紫砂文化 自聞名以來,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,在中華歷史上更是一朵獨一無二的奇葩。宜興地處江南水鄉(xiāng)人文薈萃之地,所生產(chǎn)的紫砂器更是充滿了豐富的文化氣質(zhì)。
說到文人,人們便自然地與琴棋書畫聯(lián)系在一起,的確,文人與琴棋書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(lián)系。其實,宜興紫砂壺與文人同樣淵源深遠,可以這樣說,文人在宜興紫砂壺的發(fā)展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自古以來,文人學士都屬于人數(shù)較少的特別階層,他們擁有豐富的思想文化知識,喜歡通過書畫、詩詞、文章等藝術形式充分抒發(fā)自己的思想感情,其作品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藝術層次。而紫砂壺憑借極為豐富的造型式樣,古樸典雅的陶器色澤,典雅恬適的整體風格,與文人們淡泊雅致的審美情趣相得益彰,成為其品茗吟詩,風花雪月時的最佳選擇。
一句“小石冷泉留早味,紫泥新品泛春華”的千古絕唱,道出了作為中國特有工藝品紫砂壺的獨特魅力。伴隨著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史,紫砂壺數(shù)來也已有千年歷史,憑借著古樸而端莊的壺體造型、典雅而質(zhì)樸的傳統(tǒng)工藝以及多樣而傳神的表現(xiàn)手法,使得紫砂壺成為極具文化價值的藝術品,傲立于世界陶瓷藝苑之中。
眾所周知,宜興紫砂的真正起源在宋代,宋代的提梁壺是宜興紫砂壺的傳統(tǒng)產(chǎn)品之一,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就很喜歡提梁壺。相傳宋代蘇東坡在宜興辦學時曾在宜興買地,現(xiàn)在丁蜀地區(qū)的蜀山這個地名據(jù)說就是他所取的。到了清末,宜興人為了紀念蘇東坡,稱這種提梁壺為“東坡提梁壺”了。
一把茶壺,單純具備泡茶功能,是不會備受人們青睞的,它必須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