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毛蟲特征及防治|茶葉病蟲害
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、6月下旬至7月下旬、8月下旬至10月上句;一年4代區(qū)幼蟲發(fā)生為害期分別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、6月上旬至7月下旬、7月下旬至9月中旬、9月中旬至l1月下旬
。
蛹大多在下午羽化,成蟲有趨光性。卵成塊產(chǎn)于茶樹中下部葉背,越冬卵塊大多產(chǎn)在向陽較溫暖的茶園中,非越冬卵塊以茶叢枝葉茂盛或比較蔭蔽的茶園中為多。同一茶園以樹勢茂盛的茶叢上卵塊較多。雌蛾產(chǎn)卵前期1~2天,成蟲期一般在3~9天。
卵大多在早晨至中午孵化。在湖南長沙,卵期以越冬卵最長,達115~120天,第二代次之12~15天,第三代略短7~13天。卵歷期長短受氣溫高低影響,一般隨氣溫升高而卵期縮短。
在湖南長沙,幼蟲期以第一代最長,49~52天,第二、三代較為接近,分別為24~34天和31~35天。幼蟲歷期長短也受氣溫影響。
幼蟲老熟后爬至茶樹根際土塊縫中、枯枝落葉下,結(jié)繭化蛹。陰暗濕潤的地方化蛹多。茶毛蟲一年中的種群消長及為害,在不同地區(qū),甚至同一地區(qū)的不同年份及季節(jié),差異較大;常表現(xiàn)出間歇性大發(fā)生或局部成災。影響其種群消長的主導因子有氣候條件和天敵數(shù)量。
在氣候條件中,影響最大的是氣溫。春天氣溫回升早且快,則越冬卵孵化較早,年發(fā)生世代數(shù)隨年平均氣溫升高而增多。高溫干旱,田間濕度低,則蛹羽化率低,成蟲產(chǎn)卵量少,種群數(shù)量下降。
茶毛蟲天敵種類十分豐富,對種群數(shù)量有良好的控制作用。在卵期有寄生蜂,主要種類有茶毛蟲黑卵蜂、赤眼蜂。幼蟲期有茶毛蟲絨繭蜂、茶毛蟲瘦姬蜂、毒蛾瘦姬蜂、小胞瘦姬蜂、日本黃繭蜂、細菌性軟化病和核型多角體病毒。幼蟲至蛹跨期寄生的有2種寄蠅。此外,還有瓢蟲、食蟲椿象、步甲、蜘蛛等捕食性天敵。上述天敵中以茶毛蟲黑卵蜂、細菌性軟化病及核型多角體病毒尤為重要,近年來多角體病毒已開始局部應用于田間防治。
【茶毛蟲 防治方法】
摘除卵塊:在11月至次年3月間摘除越冬卵塊。
燈光誘殺:由于茶毛蟲成蟲有趨光性,在發(fā)蛾期點燈誘蛾,可減輕田間為害。
生物防治:減少田問用藥次數(shù),促進田間天敵繁殖,發(fā)揮自然天敵的控制作用。在卵期可以人工釋放赤眼蜂或黑卵蜂。在幼蟲3齡前噴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液。殺螟桿菌濃度以每毫升2億個孢子為宜,核型多角體病毒使用濃度為每毫升l億個多角體,或每667米2用25~30頭蟲尸進行防治。
農(nóng)藥防治:
防治適期掌握在3齡前幼蟲期。防治指標為百叢卵塊5個以上,噴霧方式以側(cè)位低容量噴灑為佳。農(nóng)藥可選用80%敵敵畏(每667米2用藥100毫升)、2.5%聯(lián)苯菊酯(又名天王星,每667米2用藥20毫升)、2.5%三氟氯氰菊酯(又名功夫,每667米2用藥20~25毫升)、2.5%溴氰菊酯(又名敵殺死,每667米2用藥20~25毫升)等。敵敵畏毒砂(土)是行之有效的施藥方式.
茶毛蟲特征及防治
茶葉病蟲害